摘要:安徽“毒糖杀人”案:汪东风何以成凶手? 2018年3月,安徽桐城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“毒糖杀人”案,被告人汪东风因涉嫌在公司发放的糖果中掺入有毒物质,致使两名同事死亡,多人受伤。
安徽“毒糖杀人”案:汪东风何以成凶手?
2018年3月,安徽桐城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“毒糖杀人”案,被告人汪东风因涉嫌在公司发放的糖果中掺入有毒物质,致使两名同事死亡,多人受伤。此案被称为中国商界“毒糖杀人”案,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犯罪本身,还涉及道德、企业家精神、法律规范等多个领域。为何汪东风选择走上犯罪道路,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贪欲与颓废的初衷
汪东风,祖籍安徽怀宁,年轻时曾在南京一家化工企业工作。1998年,他带着一份研发技术岗位的offer进入了一家化工公司,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。汪东风聪明、努力,很快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,被提拔为技术总监。
然而,在多年的创业过程中,汪东风不断加大投入、拓展业务,实现自身和企业价值。他没想到的是,随着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,利益链条越来越密集,他的贪欲随之膨胀。在公司几轮扩股过程中,汪东风因为自身利益诉求,曾多次强烈要求发行高估值股票。但由于内外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看好度不高,他的请求并未获得批准。此外,他的个人经济状况也受到资本市场的扭曲影响,一些风投机构的反复撤资和诈骗让他差点破产,蒙受了巨大损失。
在这种背景下,汪东风开始失去信心,经历了长时间颓废期。他推迟公司的上市计划,改变了原本的战略打法,也与合作伙伴产生了分歧。与此同时,他又在吸毒和赌博等方面产生了极大兴趣,成为毒品的重度依赖者,债务逐渐增加。在这种心理和生活状态下,汪东风开始思考自己企业生涯的价值,决定走上了犯罪道路。
追求拯救自己的绝望心态
正是在汪东风颓废了长时间后,他接到了前来贷款的一家公司老板。这位老板在与汪东风合作过程中留下了极好印象,于是希望借贷来扩大自己的业务。对于这位老板的请求,汪东风也从中看到了自身的“出路”。
之后,汪东风主动为这家公司的业务发挥技术加持,自行研制了一些新型药品,并宣称能够大幅度提升糖果的口感。汪东风希望这种口感可以为他的企业增加销售额,从而获取更多收益,也许还能寻求救赎自己的机会。
汪东风的企业定位逐渐变为,以合法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,尝试使用非法手段,从而在商业上取得优势。他的团队在客户中分化出毒糖的需求,而汪东风又看到了这种需求的价值。于是,在2016年,汪东风带着成箱毒糖进行了生产,用来套取对方的订单。讽刺的是,他自己先尝了毒糖,并且算计得很准确,没有搞错毒糖的牌子。于是,这一系列的问题被他解决了。随后,汪东风在上述企业借贷走了一笔小康之后,开始了对其他公司不断贷款的掏空行为,以维持他荒谬的生活方式。
反思与警惕:企业家应当怎样的追求价值?
在这一案件中,汪东风比起一般的作恶者更让人痛心。他的企业经历了多年创业阶段,曾享有成功的创业经验,却迅速变为与社会价值根本背道而驰的非法者。 汪东风之所以走上邪路,有很大部分原因在于,他在创业过程中,对价值的认知已经迷失。如何在眼花缭乱的商业世界中,获取到正确的价值观,在取得职业成功的同时,保持自己的良知,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企业家努力拓展经营空间的必要基础。
在市场进一步风化的时候,企业家的价值观念必须得到明显表述,尤其是以企业为基础的商业行为,更必须具备可明扬的社会价值观和情感稳定性。今天的根本问题是,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互动中,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找回自己与社会的价值联系,推动形式更加人性化和善意的市场经济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