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寻觅岳飞之魂——真正的岳飞墓在哪里? 岳飞,北宋名将,为国抗金,卓有成就。其忠臣义士的形象深入民心,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。而寻觅岳飞之墓,亦成为国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
寻觅岳飞之魂——真正的岳飞墓在哪里?
岳飞,北宋名将,为国抗金,卓有成就。其忠臣义士的形象深入民心,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。而寻觅岳飞之墓,亦成为国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但对于岳飞墓的真正所在,却因史实有限,留下了许多争议。
岳飞墓究竟在何处?——历史真相的探寻
岳飞之死,历经数百年,其遗迹及碑志亦经历了不少波折。自宋代开始,关于岳飞墓的记载就出现了诸多版本。其中《宋史·岳飞传》载:“飞尸于鄂州,流于江中。赵亦灰身。后依阆山泉岩之侧葬焉。”此时的“阆山”,一般认为是现今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县岳麓山本山,但因为时间过于久远,地质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,墓地的确切地址一直没有明确的证据。
清代的145年后,《钦定宜城志》对岳飞事迹有相应的论述:“死后肇方,后遂移葬靖康二年,至来旲间险墓之南,貌有恒山。民间说此墓即岳君之墓也。”“貌有恒山”的描述,使得逐渐确立起岳麓山与宜城被誉为岳飞墓的两大版本。
“宜岳同封”争议——岳飞墓的历史演变与原因分析
尽管最初宜城的“岳飞墓”版本获得了官方的认同和认证,但是自清代开始,岳麓山墓的版本逐渐流行开来,并开始受到名士文人的普遍赞誉,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,岳麓山墓更是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。到了1943年,国民政府授予宜昌市长阳县东山乡岳村的岳家岭命名为岳麓山,使得岳麓山墓成为自然山水与岳飞文化的完美结合。对此,宜城墓的支持者认为是歪曲了历史、伪造了事实,而岳麓山墓的拥趸则认为是人之常情,不存在虚伪和强盗行为。
现代历史学者的后记,试图分析“宜岳同封”争议的原因,主要来自于两方面。一是地域利益纷争多端,即使是更符合事实的宜城墓在面对岳麓山的挑战时,也不能置身于道德和文化的高度,必须前往争斗;二是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。首先,岳麓山墓在经历历史的发展以后,成为了国民政府通过文化宣传举办官方活动的象征点之一,因此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同;其次,在重视历史意义的文化氛围中,岳麓山墓成为了岳飞成为的标志。
寻觅岳飞之墓——重温岳麓山与宜城墓的争议,找寻心灵的归宿
无论真正岳飞墓的所在是岳麓山还是宜城墓,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岳飞的不朽精神和精深的思想。岳飞始终追求忠诚、信仰、爱国等价值观,而同样秉持这些价值观的有着每个人的信仰与民族意识,这是无法被抹杀的文化印记。
寻觅岳飞的传奇,捕捉岳飞的精神,需要从自身的视觉出发,以文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重温历史,明确岳飞文化的意义与价值,这才能找到真正的岳飞墓——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。